联系邮箱: irgroup@gyasset.com    联系电话: 0755-88693999; 021-20572667; 010-56711318    (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0-17:30)

中文 | English
  • 首页
  • 公司介绍
  • 投资团队
  • 公司动态
  • 加入我们

账户查询

  • 首页
  • 公司介绍
  • 投资团队
  • 公司动态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投教专区
  • 关注微信
邱国鹭

邓晓峰 孙庆瑞 卓利伟 冯柳 吴任昊 韩海峰
首页 投资团队 邱国鹭 投资思想 详情

邱国鹭投资思想

董事长

邓晓峰投资思想

首席投资官

孙庆瑞投资思想

资深基金经理

卓利伟投资思想

首席研究官

冯柳投资思想

资深基金经理

吴任昊投资思想

资深基金经理

韩海峰投资思想

研究总监

邱国鹭:唯价值而疯狂 冲击第三次梦想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王诚诚

创建时间:Fri Feb 06 00:00:00 CST 2015

没有传说中的独门财技,也没有神秘的圈中好友,更多的是独立的判断、坚守常识的信心、逆向投资的品格,以及“滞后满足”的心境。

过去六年优秀的业绩,给这位前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的公募生涯画上了完满的句号。而作为市场上为数不多具有海外与A股双重经验的投资者,邱国鹭职业生涯的全新之旅才刚刚开始。

价值投资在A股行得通吗?曾经“操盘”千亿资金、拥有16年金融机构专业投资经验的邱国鹭用自己的投资实践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与金融缘分颇深的他,亲历过A股认购证一本万利的疯狂,经历过1999年纳斯达克鸡犬升天的狂潮以及随后的大崩盘,也见证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对冲基金对华尔街的挤兑…历尽市场潮起潮落,邱国鹭说,唯有价值投资才能让其保持内心的宁静,回归投资的本源。

蜕变:从A股市场走出的价值投资信徒

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在市场上以价值投资扬名的邱国鹭,在A股市场上的第一桶金是排队购买股票认购证赚到的。

那年邱国鹭刚刚19岁,由于父亲在厦门大学先后担任财政金融系主任和经济学院院长的缘故,从小耳濡目染,对金融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学主修金融的他,并未仅仅停留在吸收书本上的金融知识,很早就开始关注市场上的各类投资机会。“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股票是什么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股票认购证的机会,1992年最早时候需要通宵排队才买得到,没想到这一买就赚到了股市的第一桶金。”

1992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才刚刚起步,股市中到处弥漫着诱人而又青涩的气息。在随时产生的暴富机会以及投机炒作盛行的氛围中,很多依靠制度红利在市场上掘得第一桶金的投资者,至今都留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成为趋势投资的忠实拥趸。

邱国鹭却颇为“另类”。读书、留学美国、海外投资多年,再次回归时,已然成为一位具有国际视野、带有批判思维的价值投资的信徒。23年后坐在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区刚刚租好的办公室里,邱国鹭侃侃而谈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似乎在提醒大家,美国十年投资经历对他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邱国鹭回忆,在做业余投资者时的不同阶段也有过迷茫期,钻研过各种投资方法,从打探消息、到跟庄炒作、再到看K线图的技术分析……甚至到做职业投资者的最初几年,都还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稳定的投资体系。

转变从1999年开始。这一年,邱国鹭加入了美国的一家私募基金公司,遇到了对他投资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之一。

“我的老板是一个铁杆价值投资者,从来不会追逐光鲜的概念、市场的热点,总是站在人少的地方,买那些‘傻大黑粗’的东西,但是长期业绩居然很好,这对我影响很大。”

那是邱国鹭留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私募基金为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做助手。最初的几年,他目睹并参与的价值投资,为公司赚取了巨额回报。事物总是迂回式发展、曲折性前进。1999邱国鹭入行,正赶上互联网泡沫,他所在的以价值投资擅长的公司,遇到了创立以来最为艰难的年份。

“当年,纳斯达克从2500点涨到5000点,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股价却跌了50%,媒体上充斥着对巴菲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讨论,他的年会也不像现在门庭若市。”

然而,公司却在老板的带领下选择寂寞的坚守。此后不久,纳斯达克的泡沫在极度癫狂中忽然破裂,光鲜靓丽的科技股一夜之间股价暴跌,最终以平均跌幅80%收场。而邱国鹭所在的私募基金却因“耐得住寂寞”躲过了这场灾难,并因独立判断最终“守得云开”。

那几年,公司投资宝洁、麦当劳等公司的成功案例,邱国鹭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美国钢铁,这家在估值底部五年翻了二十倍的经典战役,更为他所津津乐道。“美国钢铁产量1973年就见顶了,当时已经夕阳了几十年。2002年它的2倍市盈率在许多人看来是坐着等死的公司了。”但是,据其回忆,从2003年-2008年中期,美国钢铁股价却上涨了20倍,而且上涨持续期长达6年之久。一系列的胜仗让邱国鹭幡然醒悟:便宜才是硬道理。买便宜货不一定赚钱,但是赚钱的概率较大,尽管买便宜货往往最先被套,但最终赚钱。

现在的他经常引用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投资理念:只有买得足够便宜,才能卖得足够便宜。如果在泡沫鼎盛时期进入市场,就只能寄希望有比自己傻的人接盘了!

此外,邱国鹭学到的比投资理念更重要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境界。

事后回忆,他觉得,入行第一年就遇上公司业绩落后,对一个职业投资人而言是一笔财富:可以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头脑的冷静,在谷底保持仰望星空的勇气。

升华:临危受命掌舵千亿资产

2008年,当邱国鹭再次敲开中国资本市场大门时,已然变身南方基金——这家坐拥2800亿资产管理规模的公司的投研负责人。他的职业生涯也开始了新的篇章。

此前在美国10年的国际投资经历,邱国鹭成绩斐然。31岁就成为60亿美元私募基金的合伙人,这在白人占据主流的华尔街极为难能可贵。忆及华尔街十年从业之路,邱国鹭笑言,在举目无亲的美国,当初在华尔街找工作是一件很“伤自尊”的事,不论到哪儿都是高手如林。

记得在曼哈顿一家对冲基金面试时,面试官问邱国鹭得过什么竞赛方面的奖,他说中学时物理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都得过福建省第一名。末了,还补充了一句,“福建省有3000万人”。

结果面试官笑了,隔着玻璃墙指着大厅里的那些分析师交易员说,这两个是国际物理金牌,那两个是国际数学金牌,这里不是大学招生办,我们不关心省级比赛。

强手如林的环境只会让意志坚强的人更为强大。凭借自身的资质和勤奋,以及“读研报像读小说”的强烈兴趣,邱国鹭不但在华尔街立足,并且到达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仿佛机缘巧合又或是刻意的选择,2008年A股崩盘之际,邱国鹭回到了中国。就在市场人心惶惶、哀鸿遍野之时,逆向投资见长的他却隐约嗅到了一场机会。

“08年我回来,大家都很悲观,说美国要破产,我说美国只是从60多万亿美元净资产跌到50多万亿,怎么会破产。而经济很差的时候,政府迫于压力释放流动性,反而是股票市场的机会。”

事后的进展印证了他的判断,南方基金在他的带领下精准伏击了一场流动性盛宴,邱国鹭为自己的中国事业打造了完美的开局。据了解,邱国鹭直接管理的专户产品在过去三四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同类之中翘楚,虽然后期因为看空创业板而失去暴涨机会,但就这期间整体表现而言,仍然不失为高手水准。此前曾有媒体报道,邱国鹭管理的一个A股专户产品,从2010年5月成立后的两年,业绩超越了同期所有的公募股票型和偏股型的基金,与同期400多个私募产品比较也名列前茅。

“我在A股过去6年的投资生涯中,只有2013年一年的业绩不佳,其他年份业绩都挺好。”邱国鹭说,我投资过境外很多市场,中国市场和其他市场并没有太大区别,价值投资同样有效。

另类“狼性”:做最熬得住的人

最近一次邱国鹭被推到舆论的峰浪尖上是在2013年9月,这位率真的铁杆价值投资者,看着A股市场蓝筹股和创业板估值差距被拉到了20倍,终于开始对外阐述自己的投资逻辑。

此前因为错失创业板盛宴受到的质疑,也是邱国鹭回到中国投资6年多以来,最难熬的时刻。在创业板屡创新高之际,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实业的眼光》的文章,这篇旗帜鲜明看空当时市场热捧的电影和手游行业、唱多市场抛弃的金融地产的檄文,在发表没多久就被转发了3000次以上。

在这篇不到一年便被市场发展逻辑印证的文章中,邱国鹭写道:“互联网金融不是什么新东西。2003年,比尔盖茨说,十年后所有的传统银行都被网络银行替代,我也深信不疑。然而,十年过去了,美国银行仍然是富国、JP摩根的天下,而我钟爱的网络银行,也在2007年破产了,甚至都没有熬到金融危机的到来。”

“大家都喜欢新东西,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几年前爆炒的风电、光伏、LED、电子书、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千般扶植却总是烂泥糊不上墙?为什么银行地产百般打压却总是赚得盆满钵溢?这是内在的经济规律、行业格局、供需关系和商业模式决定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随着众所周知的那场蓝筹暴动行情的展开,邱国鹭买的那些低估值股票:3倍多PE的浦发银行、中国建筑,短短数月价格飙涨,邱国鹭的投资理念再次被市场正名。

“价值投资者往往最先被套,但是最终赚钱,重要的是能够在最受质疑的时候熬得住。”邱国鹭说,在极端的市场泡沫中,也是价值股被冷落的时刻,敢于在大家的冷嘲热讽中大胆买入孤独坚守,是一个价值投资、逆向投资者必备的品质。“在最受质疑的时刻,有没有动摇过?”在接受采访被问及最难熬的时候的感受时,邱国鹭一脸轻松: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在美国也经历过。悲观到极致的时候,每次大家都会说“这次与以往不同”,但结果往往是“这次也会过去”。“历史读多了,很多事情就见怪不怪了。”

经历过入行之初纳斯达克匪夷所思的泡沫及随后平均跌幅达80%的大崩盘,以及此后不计其数的市场起伏,邱国鹭远比一般的投资人更有定力。从业十数年以来,他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是:便宜才是硬道理;胜而后求战,而非战后求胜;人弃我取、逆向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价值投资的忠实拥趸,但邱国鹭也很清楚这一方法的局限性。他认为,与所有的投资方法一样,价值投资并非总是有效。而这恰恰是其能够长久流传的前提。

“如果一种投资方法每年都有效,这个投资方法早就被别人套利套光了。世界上不存在每年都有效的投资方法,一个投资方法能长期有效,正是因为它不是每年都有效。”

他认为,如果想每年都跑赢市场,就必须不停地在不同方法之间切换,但是要事前知道什么时候适用什么方法其实是非常难的。还不如找一种正确的方法,长期坚持下来,这样即使短期会有业绩落后的阶段,但长期成功的概率较大。

“世界上每个成功的投资家都是长期坚持一种方法,那些不断变换投资方法的人最终大多一事无成。”

圆梦:打造顶级私募基金平台

31岁成为美国60亿美元私募基金合伙人、35岁晋身千亿级别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的邱国鹭,如今正在冲击着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三次梦想。

就在不久前,他在微博上悄然更新了自己的职业身份:高毅资产CEO。在采访中,他低调地表示,希望集结中国最有实力的一批基金经理,做一个投资激励顺畅的理想的平台公司。然而了解他的人则说,“邱总离职南方基金不会只是开办一家私募公司这么简单,或许有着更大的理想。”

这从高瓴资本对邱国鹭的认可中可见一斑。近期有消息称,顶级投资人张磊所在的这家投资公司认购了邱国鹭所管理的私募产品5亿元。作为亚洲最负盛名的投资机构之一,高瓴资本在京东、蓝月亮、腾讯、格力电器等的成功投资,使其不到10年间管理资产从2000万美金激增至目前的近180亿美金,成为华人投资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一面旗帜。而其创始人张磊对价值投资的认同以及相似的海外投资经历,也使其对邱国鹭欣赏有加,并且为邱国鹭的新书《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作了推荐序。

邱国鹭的宏大格局不仅仅体现在与顶级机构的合作方面,在引进人才上也是全方位布局,唯才是举。目前聚集在其平台上的不但有业绩极其稳健的公募基金经理、经验丰富的私募精英,还有多年高额回报的草根高手。

“我自己偏重价值投资,但是聚集的投资经理各有专长,希望高毅资产这个私募平台能够兼容并蓄。”虽然自称是价值投资的忠实拥趸,但邱国鹭也深知没有一种投资方法可以称霸武林。过去一年面试过近两百人的他,甚至到股吧上招纳自己心仪的合作对象。

最终决定招纳一位网名为“茅台03”的民间选手之前,邱国鹭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年龄、哪里毕业,但却详细看了对方的股票交割单和历史上发表的股票分析博客。

“大家的成长路径不同,但都是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色的投资者,长期投资业绩和选股理念足以说明一切。”据邱国鹭透露,这位名为“茅台03”的投资者原来是哇哈哈的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2003年离职后专职炒股,专注大消费类的股票。开始时只有几万块,但那是他自己的全部身家,每个月只取几百块交生活费,集中持股,长期投资,十年间积累了千万级别的财富。

“他能够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拿来重仓一两只股票,而且只利用公开信息进行选择,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集中投资,从不炒作小股票、不做重组股,这样的投资业绩十分难得。”邱国鹭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平台上聚集各个领域的顶级高手,对接国际稳定资本,打造完美的私募平台。

市场也给了充分认同,高毅资产近期完成了首支产品的募集,该产品由邱国鹭亲自管理,很短时间内就募得了近30亿元,破了业内首发单只产品募集规模的纪录,也成为平台型私募这一创新机制在业内的成功首航。

懂得A股与国际资本市场多种“语言”的邱国鹭,正在奋力驶向一片属于他的蓝海。

首页 投资团队 邱国鹭 投资思想 详情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团队荣誉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投资团队

邱国鹭 邓晓峰 孙庆瑞 卓利伟 冯柳 吴任昊 韩海峰

公司动态

高毅动态 高毅观点 财富观察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投教专区

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公众号

高毅服务号

(产品持有人净值查询)

高毅订阅号

(理财阅读)

关于我们 投资团队 公司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16高毅资产,沪ICP备17055297号。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P1002305。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参考,如有与本公司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不符,以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