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资产吴任昊首谈19年投资经历:投资是对常识和理性的尊重
来源:好买臻财VIP作者: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创建时间:2020-07-14
“避免去做精确完美的动作,但一定要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2020年5月22日,高毅资产引入新基金经理吴任昊的消息刷屏了整个基金行业。在此之前,吴任昊相当低调,他颇为特殊的职业经历,也让这位很少露面的基金经理显得颇为神秘,而高毅资产历来在选人上的独到眼光,更是让大众对这位新任基金经理充满好奇。
日前,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对吴任昊进行了一次独家的访谈。在这次访谈中,吴任昊分享了他19年来在A股、港股和美股的投资思考。在对跨市场配置逻辑的梳理、对基础设施类公司的独特见解中,吴任昊的投资体系逐渐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吴任昊 | 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
19年投资从业经验。曾任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权益投资总监,2010年-2018年在外管局旗下中国华安投资公司担任高级基金经理及研究主管。具备A股、港股及海外市场多年投资经验,曾管理超百亿美元组合。中金公司任期内所管理团队曾获中国基金报“英华奖”2018年中国券商资管权益奖 。
01
投资体系要稳定,就不能只靠灵光一现的想法
好买:回顾您的职业生涯,入行至今,你先在国联安,后面去了安联在香港的总部,再后来又去了外管局旗下的中国华安做境外的投资,这两年又回到国内为主的市场做投资,这样的职业生涯,带给了您哪些独特的视角?
吴任昊:回头去看,我的职业历程是一个不太常见的经历。
最早在国联安做A股投资的时候,我也曾在2007年拿过晨星的五星评级,但我觉得投资人还是要拿组合说话,比起当时的业绩,更重要的是组合是否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
在安联香港总部那几年,是我加速成长的阶段。当时作为安联香港总部第一个说普通话的投资经理,集团内部大陆方面的很多投资任务,尤其是基本面的跟踪和分析都主要由我承担,那几年的学习强度很高,基本保持着每年见500次左右上市公司的频率。同时,我也亲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冲击,后来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抗压能力有所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意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对系统性风险更加尊重。
此后,我在非常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进入外管局旗下的中国华安,开始在相对更成熟的欧美市场做投资。当时管理的组合非常特殊,一是管理规模非常大,二是约束条件比较多。在非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我需要不断去思考如何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涉及到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怎样更有选择地布局。从结果来看,我在中国华安7个完整的年度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这几段经历之后,我进入中金算是重新回到了A股和港股的市场,以A股为主做投资,同样从结果上看对业绩还算满意。
但回头看业绩结果只是一个简单的呈现,在不同市场、不同类型的机构中,我认识到其实有共通的投资道理,就是对于常识和理性的尊重。要把自己的主观假设和判断的权重放低一些,把常识和理性的权重放得高一些。
好买:能具体讲一讲您是如何做投资的吗?您的方法论是怎么样的?
吴任昊:整体上,有三个方面的能力可以给一个人的投资带来优势。第一个是认知优势,就是在公司经营层面,你有对关键信息的差异化了解和认知;第二个是分析能力上的优势;第三个是机制带来的投资期限优势。不论在什么样的市场上,每一笔投资都是在思考自己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可以利用的是哪一个层面的优势。
比如,我们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投资人,在离岸的市场,比如港股、ADR这些离岸资产的投资上,有较大的概率会拥有认知优势。那么我们所需要避免的,就是在比较成熟的市场中间轻视了其他同行在分析能力上的优势,或者可能由于资金过于短视,把本来可以拥有的时间优势也拱手送给了一些竞争者。
我在中国华安的7年当中,第一年就没有战胜基准,这当头一棒也是我学到最多的一年,我强烈地体会到,投资最重要的比拼是在分析层面。也是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在A股、港股做投资的时候,机构投资人可能基于充分研究调查和分析比普通投资者具有更高的认知优势。但在欧美市场,所有人都很难有认知优势,这个是欧美市场的特点之一。它逼迫我们要在分析能力上形成自己的优势,挑选合适的战场,不断提升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去总结那些给我们挣钱最多的股票,其实都是符合好公司加合理价格这两个朴素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