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邮箱: irgroup@gyasset.com    联系电话: 0755-88693999; 021-20572667; 010-56711318    (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0-17:30)

中文 | English
  • 首页
  • 公司介绍
  • 投资团队
  • 公司动态
  • 加入我们

账户查询

  • 首页
  • 公司介绍
  • 投资团队
  • 公司动态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投教专区
  • 关注微信
高毅动态 高毅观点

财富观察 投教专区
首页 公司动态 高毅观点 邓晓峰:对金融行业的市场谬误会带来投资回报

高毅动态

高毅观点

财富观察

投教专区

邓晓峰:对金融行业的市场谬误会带来投资回报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王诚诚

创建时间:Fri May 22 00:00:00 CST 2015

前博时基金权益投资总部董事总经理兼股票投资部总经理、现任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5月8日出席《上海证券报》“2015年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时表示,中国是个趋势投资者众多的极端市场,市场偏见和群体性谬误会不断存在,这对坚持基本面研究、秉承价值投资的投资人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在过去的投资生涯中,执掌百亿社保资金在电力、航空、汽车等行业板块挖掘出重大的投资机会的邓晓峰指出,目前市场对金融行业在市值、利润创造的观念存在偏差,金融既不是“一业繁荣百业衰”,也非市值占比过大,未来这些谬误会带来投资回报。

过去四年电力板块涨幅堪比创业板

作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价值投资派的典型代表,邓晓峰坦言,中国由于散户众多,市场表现极端,经常涨过头,跌过头,这对价值投资者是挑战,但同时意味着机会:价值谬误会长时间持续存在,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能够创造很大价值。

“我们做了一个图,把申万电力行业指数从2011年1月1日到2015年5月4日回报率的表现和创业板指数的对比,它的回报率其实跟创业板基本上是一致的,4年的时间,非常好的机会,巨大的一个行业,很难得,真的是在无声处听惊雷。”

邓晓峰指出,过去几年是资产管理行业对电力最为悲观的时候,公募基金几乎找不到电力研究员。在2008年-2011年全行业持续亏损之后,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没有机会。但机会却开始悄然酝酿——2011年煤炭价格下跌后,电力行业的利润的持续、快速、大幅增长,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为什么?煤价上涨、电价管制、行业亏损的时候这些上市公司、电力企业仍在做巨大的资本开支,所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可能都在90%左右,同时因为环境很恶劣,企业经营方面做了很多优化。等到煤炭行业的高峰过去,煤价开始调整的时候,电力行业的总资产回报率只要恢复到回到正常的水平,行业6、7倍的杠杆导致的净资产回报率会到非常高的水平。就像房价上涨后,全款买房和贷款买房收益率的差异。市场简单地忽视了这点。”

此前,在航空、汽车等板块都发掘过类似投资机会的邓晓峰表示,真实的世界跟市场想当然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几年的市场的认知高度一致,都认为机会在新兴产业,传统行业已经没有机会了。而这里可能恰恰存在市场偏见,而且这个偏见非常之多,市场情绪越极端,给价值投资者留下的空白就越多。

他直言,“中国的市场是一个价值投资的沃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市场参与者的结构,投资的行为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种偏见或者说一些群体性的谬误仍会不断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有巨大的空白和机会。我们只要做好研究,就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金融行业存在市场谬误

针对未来的投资方向,邓晓峰表示,他经常回顾过去40年美国标普500主要行业的利润分布、市值的分布,从中找到未来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他认为这对中国市场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对比美国过去40年标普500主要行业利润分布,邓晓峰看好金融、医疗、消费、科技等行业的投资机会。这几大行业在标普500的市值占比均超过10%,其中科技股利润最高,占比为20%左右,金融板块利润较为稳定,在18%-20%。

“我们相信它对中国产业界未来的利润结构还是有前瞻指示意义的,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一个类似的大国,我们都有庞大的市场和内需。”

此外,邓晓峰特别指出,从美国标普500市值分布看,每个行业估值差别不是很大,基本上跟盈利高度吻合。其中,金融、科技行业估值与平均估值相比略有折扣,医疗行业则有一定的溢价,超过10%。

“我觉得这背后反映的可能是科技行业很少有常胜将军,当公司做到很大以后,因为摩尔定律的存在,产品价格的下跌,总蛋糕会不断缩小,只要渗透率到一定水平就会面临蛋糕缩小的情况,它的估值水平甚至不如一些传统行业,比如消费品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金融行业在沪深300中市值占比过大,未来增长空间可能较为有限的说法,邓晓峰认为市场对此存在误解,未来这种偏差会带来投资回报。

他指出,金融行业市值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主要是因为该产业绝大多数公司都已经上市,而多数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远不能代表行业利润情况。“这中间存在坐标系的偏差,美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在整个国家、整个金融版图中的比例是比较均衡的,而我们国家最主要的金融企业都已经上市了,所以金融行业占上市公司的比例是一个错误的指标。”

此外,他认为,金融行业“一业繁荣百业衰”的说法也缺乏数据支持。“目前整个金融行业的利润大概是2万多亿左右,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超过6万亿,再加上其他的第三产业、房地产整个加起来,金融业利润其实也就占全社会利润的20%左右。应该说金融行业的利润结构如果跟美国这样一个大国相比,我们可能是略高的,但这个百分点可能只是比较小的2%到3%的差异,远远不是像我们目前想象得这样一个严重偏离的情况。”

他同时提醒投资者,在牛市疯狂阶段需要实现收益,实现资产的再平衡,将权益投资的比例转移到固定收益或者其他现金类的资产上面,但这一步一定要走,因为中国的市场确实是一个极端的市场,它不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理性的市场。

 

首页 公司动态 高毅观点 邓晓峰:对金融行业的市场谬误会带来投资回报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团队荣誉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投资团队

邱国鹭 邓晓峰 孙庆瑞 卓利伟 冯柳 吴任昊 韩海峰

公司动态

高毅动态 高毅观点 财富观察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投教专区

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公众号

高毅服务号

(产品持有人净值查询)

高毅订阅号

(理财阅读)

关于我们 投资团队 公司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16高毅资产,沪ICP备17055297号。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P1002305。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参考,如有与本公司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不符,以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