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邮箱: irgroup@gyasset.com    联系电话: 0755-88693999; 021-20572667; 010-56711318    (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0-17:30)

中文 | English
  • 首页
  • 公司介绍
  • 投资团队
  • 公司动态
  • 加入我们

账户查询

  • 首页
  • 公司介绍
  • 投资团队
  • 公司动态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投教专区
  • 关注微信
高毅动态 高毅观点

财富观察 投教专区
首页 公司动态 高毅观点 高毅投研随笔3 | 从人类疾病谱变迁看医药投资大逻辑

高毅动态

高毅观点

财富观察

投教专区

高毅投研随笔3 | 从人类疾病谱变迁看医药投资大逻辑

来源:新华网作者:高毅资产 周洪伟

创建时间:Tue Oct 11 00:00:00 CST 2016

1、把握疾病谱变化的大方向是医药投资的根本

对于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行业大趋势或者说行业大方向,这是我这几年行业研究工作下来最大的体会。用公司领导的话来说,刻画出时代背景,是研究的首要工作。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也不例外。决定医药产业长期发展的因素很多,如需求、政策、资本、创新等等,而其中又以需求最为根本。医药产业之所以能够长青,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增加,活得更健康,成为人类日益突出的需求,从而对战胜病痛、延长寿命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简而言之,持续旺盛的需求是支撑医药行业长期走牛的最大逻辑。

而与旺盛的医药需求对应的,是人类的疾病谱及其变化。疾病谱,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疾病谱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及医疗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疾病谱引导着医药的研发投入方向,同时也给医药投资提供了明确的线索。沿着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提前布局,才有望抓住医药行业的大势。

 2、美国、日本、中国疾病谱的变化

在人类早期,抗生素未被发明以前,传染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历史上的几次黑死病的爆发甚至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急性传染病仍高居死因的第二位,白喉、结核病、脑炎、肺炎等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仍是早亡的主要原因。但近年,威胁人们生命的却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总死亡人数八成。2014年,美国前十死亡原因包括心脏病、恶性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而且因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肾病等死亡的人数随着时间推移明显增加。从日本的数据看,过去20年,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大幅下降,恶性肿瘤、糖尿病、脂蛋白代谢紊乱、痴呆、情感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稳步增加。

从我国居民的两周患病率看,这一趋势也非常明显。传染病、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性胃炎等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大幅下降,而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病、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患病率急速增加。

 3、疾病谱变迁的原因

疾病谱的变迁,与医疗技术进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多数感染类疾病已经被人类控制,曾经全球肆虐的天花病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丙肝病毒有望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而被征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在成熟国家也初步被遏制。其次,不同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差异。年龄越大,糖尿病、高血压、肿瘤、慢性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高。2003-2013年,我国居民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病患病率相对稳定,但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总人群的慢病患病率增加了1倍。再次,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对疾病谱有显著的影响。比如,现代人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而运动不足导致肥胖,进而对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产生负面影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2型糖尿病甚至恶性肿瘤的风险都会随着体重指数(BMI)增加而稳步加大。

4、全球医药巨头的形成及其资本市场表现

疾病谱深刻影响着医药工业的发展轨迹。20世纪40-70年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细菌感染性疾病,那个时代最火的产品为抗生素类产品。70-80年代,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高血压药物不断涌现,取代抗生素成为畅销药物榜单的常客,1990年全球最畅销20药品中,高血压类药物达到6个。进入到9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高血脂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逐渐成为主要疾病,降血脂及抗抑郁药物开始爆发,成为畅销药的生力军。而现在,随着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恶性肿瘤、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这些领域成为重磅炸弹的主要来源,2015年全球前10大药品中,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和肿瘤用药分别占有4席,甘精胰岛素作为糖尿病用药代表位列第5。


顺应疾病谱演变、迎合新的临床需求的药企,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以至成为全球巨头,而那些没能跟随疾病变化及时调整研发策略的公司,在竞争中不断衰败甚至消亡。辉瑞及诺和诺德,因为顺应了大势而成就了各自的辉煌。上世纪上半叶,细菌感染仍是人类的最大威胁,辉瑞创新性地利用发酵工艺生产青霉素,产量极大且生产成本低,向美国军方提供大量廉价的青霉素,公司利用这一机会飞速扩张;此后,公司又先后推出土霉素、四环素等大品种,一举奠定了辉瑞在全球医药的霸主地位。进入到80-90年代,辉瑞成功抓住了高血压、抑郁、高血脂药物市场的爆发,先后推出(或收购)硝苯地平、左洛复、络活喜、立普妥等一系列疗效确切、符合时代需求的重磅炸弹,90年代辉瑞股价上涨超过10倍。 

 

诺和诺德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治疗糖尿病的历史,也是糖尿病疾病谱演化的最佳见证。从最早从牛胰腺中提取胰岛素,到合成人胰岛素,到口服降糖药、GLP-1类似物,再到胰岛素类似物、超长效胰岛素,诺和诺德都在引领着行业的发展。诺和诺德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前十大的医药公司,在于契合了全球糖尿病大爆发的时代背景。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快速增加,带来对胰岛素等糖尿病药物的巨大需求,推动诺和诺德的业绩持续增长,股价长期走牛。

5、中国医药产业回顾与前瞻

中国的医药工业发展经历了类似的历程。1958年,共和国医药长子华北制药厂的建成,结束了我国青霉素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也开启了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篇章,抗生素、磺胺、解热药、维生素、抗结核药等是当时主要的明星品种,为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对药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口服避孕药、心脑血管病用药、抗病毒用药等开始快速增长。而近10多年,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肿瘤、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神经系统、慢性肾病等领域用药成为行业的主要增长点。行业需求端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身在其中的企业的命运。1995年,抗生素龙头华北制药占了A股医药板块市值的头把交椅;而今天,以肿瘤药为主的恒瑞医药成为无可辩驳的老大。

回到中国医药市场,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改革调整期,招标降价、医保控费、二次议价、医保支付价、降药占比、临床数据核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政策不断,医药现有的格局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面临洗牌。面对这些,对制药行业的未来不免困惑甚至悲观,但只要目光往远处望,对中国制药行业又将充满信心,因为持续旺盛的需求。未来30年,中国人口步入加速老龄化的阶段。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比例近40%。

这个过程中,中国居民的疾病谱的演变路径将非常清晰,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有望缓步下降,而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肾病、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将持续爆发,病人基数在一个很长的周期里都将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中国的用药结构与全球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比如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及免疫调节剂等占比过高,一方面部分反应了中国当前疾病谱与全球的差异,但也说明了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及辅助用药在中国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长期看这类药物的相对比重将持续下降;而跟全球比,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疼痛、呼吸系统、精神健康、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用药领域在中国仍有显著的成长空间,与中国疾病谱及变化趋势相吻合。

抓住中国现在与未来疾病谱的大方向,深度前瞻研究各个细分领域与具体企业,是医药投资的关键。过去10年,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持续加大,医保覆盖率从30%不到增加到今天的近100%,旺盛的需求驱动了医药行业整体的高速发展,医药企业享受了十年的甜蜜高速增长。展望未来,随着经济放缓,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下滑,而需求端的增长依然较快,控费成为常态,药品行业将长期步入中低速增长期,行业的不合理之处终将得到纠正,药企之间将出现明显的分化,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变革之下,药企的发展模式将从“销售驱动”转向“研发驱动”,能做出真正满足临床需求的药品成为核心竞争力。国内一批药企已经提前布局,在临床需求旺盛的领域上持续多年高投入,已经积累了潜力巨大的在研产品线。随着药企理念和机制的逐步完善,海外技术骨干陆续回国壮大人才队伍,以及医药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起,中国有望在生物靶向药、免疫治疗、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再加上中国老龄化带来的巨大且持续增长的需求,有理由相信,在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精神健康等大领域,能成长出一批世界级的中国药企。在未来的医药投资时,沿着疾病谱按图索骥,才有望提前发现机会,抓住下一波中国医药创新与国际化的大趋势。

 

首页 公司动态 高毅观点 高毅投研随笔3 | 从人类疾病谱变迁看医药投资大逻辑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团队荣誉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投资团队

邱国鹭 邓晓峰 孙庆瑞 卓利伟 冯柳 吴任昊 韩海峰

公司动态

高毅动态 高毅观点 财富观察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投教专区

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公众号

高毅服务号

(产品持有人净值查询)

高毅订阅号

(理财阅读)

关于我们 投资团队 公司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16高毅资产,沪ICP备17055297号。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P1002305。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参考,如有与本公司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不符,以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